问题 问答题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应远大于小车A的质量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1
mA
图象

(3)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2

(4)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______.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是______

答案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 交流电,它们是每隔T=

1
f
=0.02s打一个点.

(2)A、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B错误;

C、在砝码及砝码盘B的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时,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及砝码盘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应用图象法处理加速度与质量关系实验数据时,为了直观,应作a-

1
mA
图象,故D正确;

故选D.

(3)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纸带(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由△x=at2可知,纸带加速度

a=

a1+a2
2
=
s3-s1+s4-s2
4t2
=
0.0830m-0.0706m+0.0892m-0.0768m
4×(0.1s)2
≈0.62m/s2

(4)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小车所受重力平行于木板的分力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在小车不受力时,小车已经具有一定的加速度,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因此他绘出的a-F关系图象是C.

故答案为:(1)交流电;0.02;(2)D;(3)0.62;(4)平衡摩擦力;C.

读图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