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和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⑴材料表明,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别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西方领先于中国的主要原因。(3分)

⑵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2分)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概括说明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3分)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 6分)

答案

⑴本质差异: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阶段(或近代化社会与传统社会)(2分)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3分)

⑵沉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上升: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2分)

社会因素: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使更多先进青年走上救国道路;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成为热潮;中共诞生,为反帝反封而奋斗。(3分)

⑶7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中;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与国际市场相适应;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6分)

论述题

(37分)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74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
1975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推动世界
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90日本大阪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日本爱知县自然的智慧
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3分)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14分)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1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