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达公司是一家工业生产企业,2000~2004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000年年初购入一项专利权,买价为100万元,法定有效期限为5年,预计受益年限为6年。该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2000年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为64万元,2001年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为61万元。
(2)2002年年末腾达公司将此专利权与天和公司的一辆小汽车交换,该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5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万元,公允价值为38万元,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42万元,双方约定,由天和公司另行支付给腾达公司4.2万元的补价,转让专利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腾达公司将换入的汽车用于销售部门。
(3)2003年年初腾达公司采用直线法开始对该汽车提取折旧,假定该汽车的净残值7.89万元,折旧期为6年,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其进行期末计价。2003年年末该汽车的可变现净值为29.89万元,2004年年末该汽车的可变现净值为25.89万元,假定净残值始终维持原标准。
要求:
(1)计算腾达公司2000~2002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2)作出腾达公司专利权交换汽车的账务处理;
(3)计算腾达公司2003~2005年的汽车折旧额,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参考答案:[答案及解析]
(1)2000~2002年无形资产摊销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如下:
2000年无形资产摊销额=100÷5=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
贷:无形资产 20
2000年年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00-20)-64=16(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16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6
2001年无形资产摊销额=64÷4=16(万元)
借:管理费用 16
贷:无形资产 16
2001年年末计提无形资产减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2001年年末的账面价值=64-16=48(万元)
2001年年末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摊余价值=100-20×2=60(万元)
由于2001年该项无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61万元已超过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摊余价值60万元,所以,应冲回的减值准备额=60-48=12(万元)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2
贷:营业外支出 12
2002年的无形资产摊销额=60÷3=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
贷:无形资产 20
(2)2002年专利权交换汽车时的会计处理:
补价占交易总量的比重=4.2÷42×100%=10%<25%,所以该交易应作为非货币性交易处理;
补价收益:4.2-40×(4.2÷42)-4.2×5%=-0.01(万元)
换入汽车的入账成本=40-4.2-0.01+42×5%=37.89(万元)
借:固定资产 37.89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交易损失 0.01
银行存款 4.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
贷:无形资产(100-20-16-20) 44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42x5%) 2.1
(3)2003-2005年折旧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如下:
2003年应提折旧额:(37.89-7.89)÷6=5(万元)
借:营业费用 5
贷:累计折旧 5
2003年年末应提取的减值准备额:(37.89-5)-29.89=3(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3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
2004年应提取的折旧额:(37.89-5-3-7.89)÷5=4.4(万元)
借:营业费用 4.4
贷:累计折旧 4.4
2004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过程如下:
2004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7.89-5-3-4.4=25.49(万元)
2004年年末固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为25.89万元
2004年年末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折余价值=37.89-5×2=27.89(万元)
由于固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25.89万元并未超过不考虑减值的折余价值27.89万元,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仅是部分恢复,对此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2004年年末应提的减值准备:不考虑减值准备的折余价值27.89万元-可变现净值25.89万元=2(万元)
2004年年末应冲回的减值准备=截止本年末已提减值准备3万元-本年末应提的减值准备2万元=1(万元)
2004年年末应补提的折旧额:不考虑减值准备的当年年末累计折旧-已提累计折旧=10-(5+4.4)=0.6(万元)
2004年年末应冲回的营业外支出=应冲回的减值准备1万元-应补提的折旧0.6万元:0.4(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
贷:累计折旧 0.6
营业外支出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