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3山东莱芜)美国科学家卡尔•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5”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5个氮原子构成

C.“氮5”是一种化合物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气体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A、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则可推断“氮5”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B、每个N5分子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氮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真空条件下“氮5”是盐粒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填空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 * * 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待。”

——《曾国藩全集》

材料二: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 * * 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材料三: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败得失和现代化化建设成就的影响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①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②中国改革不成功,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③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国力提升迅速,但缺乏透明度,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威胁论”。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英国的“大跃进”是否可行?为什么?结果如何?(3分)

(3)试以“中国奇迹论”或者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相关史实加以佐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