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1分),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这一体制是怎样改革的?(1分)结果如何?(1分)

(3)列宁曾在苏俄时期进行两次经济建设的探索,有失败也有成功,它们分别是哪两次政策?(2分)它们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变化?(1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感悟?(1分)

答案

(1)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国家计划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3)战时 * * 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由交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多余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胆创新;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从“1929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可以推断,美国获得经济恢复是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对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从材料中也很容易获得,即“加强了国家干预”。也就是所谓的“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和苏联的相同之处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完全照搬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3)本题考查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失败的探索是“战时 * * 主义政策”,战时 * * 主义政策中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功的探索是“新经济政策”,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多余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罗斯福新政、战时 * * 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这些都是一些史无前例的改革、创新。所以,要促进经济发展,就要大胆创新。同时,不能照抄照搬,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单项选择题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