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公司为主要从事各种农业化肥的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X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X公司 20×8年度财务报告。
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X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由于20×7年度生产指标未达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X公司于20×8年2月更换了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生产部门的经理。
(2)X公司20×8年6月将闲置不用的一台固定资产低价销售给母公司,固定资产原值 10万元,已计提折旧6万元,销售价格为2万元。
(3)X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于20×8年末纷纷推出促销活动。为了巩固市场份额,X公司于 20×9年元旦开始全面下调了主要产品的建议零售价,不同规格的主要产品降价幅度从 5%到20%不等。
(4)20×8年,由于行业状况发生变化,银行授予X公司的银行信贷限额从20×8年之前的1 500万元调减为100万元,X公司销售方式主要采用赊销方式,历年的平均贷款金额为1 000万元。
(5)X公司于20×8年7月发现在20×7年6月购入的无形资产(管理用)错误的核算到了长期待摊费用中,由于涉及金额1 000万元,所以在管理层审批前先进行了会计调整,然后管理层于20×8年12月予以批准。
(6)20×8年初,X公司启用存货信息系统,并计划同时使用原手工控制程序6个月。由于同时运行两个流程对X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很大,2个月后,X公司决定提前停用原手工流程。
(7)20×8年末,X公司的当地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根据收到的群众投诉和调查结果,可能对X工作做出停业整顿1年的处理。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x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 | 20×8年 | 20×7年 |
营业收入 | 64 750 | 58 480 |
营业成本 | 55 440 | 46 730 |
存货账面原价 | 8 892 | 8 723 |
减:存货跌价准备 | 370 | 480 |
存货账面价值 | 8 522 | 8243 |
(1)仓库管理员甲将原材料领用申请单编号、领用数量、规格等信息输入存货信息系统,经仓储经理乙复核并以电子签名方式确认后,系统自动更新材料明细台账。
(2)系统每月末根据汇总的产成品销售数量及各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自动计算主营业务成本,自动生成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账簿。
(3)每月末进行存货盘点,仓库管理员根据盘点中发现的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存货编制不良存货明细表,交采购经理丙和销售经理丁分析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由会计主管编制存货价值调整表,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账务处理。
资料四:A注册会计师对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实施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测试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抽样追踪了若干笔原材料领用申请单到材料明细台账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差异,但是存在仓储经理请假期间,仍然由仓储经理电子签名确认的业务。
(2)在抽样追踪20×8年11月10个主要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在系统中的结转过程时,注意到有2笔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存在手工录入修改痕迹。财务人员解释,由于新系统的相关数据模块运行不够稳定,部分产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运算结果有时存在误差,因此采用手工录入方式予以修正,并且只有财务经理有权在系统中录入修正数据。审计检查了相关样本的手工修正后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没有发现差异。
(3)注册会计师利用抽样技术,抽取若干份不良存货明细表,检查是否附有支持性的文件,询问采购和销售经理如何分析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检查会计主管是否编写了会计估计变更建议,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账务处理和列报是否恰当。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
要求:针对资料一(1)至(7)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果认为属于认定层次,指出相关事项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三(1)至(3)项,逐项指出上述控制的目标是什么,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相应表格内。
(3)针对资料三(1)至(3)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判断上述控制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分别予以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提出改进建议。将答案直接填入相应表格内。
(4)针对资料四(1)至(3)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以及资料三中可能存在的控制设计缺陷,逐项指出上述测试结果是否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如果表明相关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相应表格内。
参考答案:
解析:(1)
事项序号 | 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是/否) | 理由 | 重大错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 | 财务报表项目及相关认定 |
(1) | 是 | 关键管理人员的变化,因为20×7年生产指标未达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20×8年就更换了生产副总和生产经理,很可能存在高估存货的风险 | 认定层次 | 存货/存在 |
(2) | 否 | |||
(3) | 是 | 20×7年度的毛利率为20%,20×8年度的毛利率为14.38%,同时20×9年度开始下调主要产品的售价,说明企业存货在20×8年年底就存在减值的迹象,另外分析20×8年度比20×7年度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减少了22.92%,说明很可能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认定层次 | 存货/计价和分摊资产减值损失/完整性 |
(4) | 是 | 由于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影响到银行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判断,同时企业的经营模式采用赊销,往年贷款金额远远高于20×8年度的银行信贷限额,使X公司的融资能力产生了重大错报风险,对于公司整体均产生广泛的影响 | 财务报表层次 | |
(5) | 是 | 发生无形资产核算的重大会计调整,同时进行会计调整的处理原则上存在先调整后审批的问题,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认定层次 | 无形资产/完整性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管理费用/准确性 |
(6) | 是 | 安装了存货信息系统,并提前停止了手工控制的运行,可能存在不稳定运行的情况 | 认定层次 | 存货/存在、完整性 |
(7) | 是 | X公司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广泛、严重的重大错报风险 | 财务报表层次 |
事项序号 | 目标 | 财务报表项目 | 认定 |
(1) | 发出材料均已准确记录 | 存货 | 计价和分摊 |
(2) | 已销售存货均已正确结转成本 | 营业成本、存货 |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
(3) | 存货价值调整是真实发生的 | 存货 | 计价和分摊 |
事项序号 | 是否存在缺陷(是/否) | 缺陷描述 | 理由 | 改进建议 |
(1) | 否 | |||
(2) | 否 | |||
(3) | 是 | ①每月末存货盘点时,才根据发现的存货状况编制不良存货明细表; ②直接将不良存货明细表提交给其他部门经理进行分析; ③确定需要调整存货价值时,会计主管直接安排人员进行调整 | ①每月末进行存货盘点,才考虑编制不良存货明细表,对于存货价值反映不及时,容易出现存货价值已经发生损失,而没有及时反映到财务报表中; ②将没有经过审核的不良存货明细表,直接交给其他部门的经理进行分析,缺乏审核制度,容易出现错误,也容易出现本身存货没有毁损,但是管理员多报损毁,贪污存货的情况; ③存货价值的调整需要经过复核和审批,没有经过复核可能存在错误,没有经过审批,容易出现舞弊 | ①建议增加非盘点时发现存货毁损时,仓库管理员编制不良损失,仓库管理员编制不良存货明细表,随时反映存货状况的内部控制; ②建议增加审核制度,对于仓库管理员编制的不良存货明细表,经过仓库经理乙审批后交给其他相关部门经理进行分析; ③建议增加财务经理对存货价值调整的复核,并确定董事会审批的控制 |
事项序号 | 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 | 理由 |
(1) | 否 | 存在有未经授权的人员,利用仓储经理的代码进入系统操作的问题,在系统安全上存在较大的隐患 |
(2) | 否 | 如果该系统有问题,应该更正系统,而不是简单的把错误的地方用手工录入方式予以修正,这样更正的不彻底 |
(3) |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