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参考答案: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同义。
(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行为效果的期待。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①行为的结果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班杜拉关于强化的看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倾向)和自我强化三种。
②行为的先行因素。班杜拉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这成为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强化)的推测。效果期待即自我效能感。
(2)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以下作用: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进行该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有高昂的斗志,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
③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热情开朗,情绪饱满,富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