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及其对教师威信获得的影响。
参考答案:
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由认知、内容、关系等维度以及个性、角色、规范等层面构成多维度、多层面的心理结构功能系统。师生交往如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有其自身特定的心理功能。
(1)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的交互影响功能、相互认同功能以及信息交流功能这三个方面。
①师生交往的交互影响功能师生交往的交互影响,主要包括目标、态度和规范等主要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交互效果的影响。第一,目标追求的交互影响。需求和目标追求一致是师生积极性趋向同一方向的心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交往顺利,教学效果好,反之,如果师生的需要和目标追求不一致,心理差距大,交互影响的正效就难以发挥,以致师生交往流于形式或受阻。第二,教与学态度的交互影响。师生对待教与学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交往的成败,尤其是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在教学交往中,教师采用专制主义还是民主主义的态度对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群体规范的交互影响。师生都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之中,各个群体的不成文的规范会影响彼此的交往行为,进而制约彼此交互影响的效果。学生群体的非正式规范,有许多是与教育者群体的规范相互矛盾的。
②师生交往的相互认同功能师生交往的相互认同指师生彼此在相互认知的基础上相互接纳,相互认同既是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是人际交往的条件。第一,师生相互认同的过程。师生相互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包括对“四个形象”(包括双方各自客观存在的本来形象、通过自省形成的自我形象、对方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自己在对方头脑中的可能形象)以及一种关系(双方人际关系)的认识。一般而言,如果这四种形象的认知比较统一,双方的交往关系就比较稳定,教学成效高,反之,则教学成效低甚至产生负效。第二,个性因素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在教学交往中,师生不时地表现出喜欢或厌恶对方的某些品质。师生之间相互喜爱的个性越多,彼此关系越融洽;反之,则容易发生矛盾。第三,角色扮演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在教学交往中,师生都在扮演与自己的角色和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根据对方的角色表现去认知对方。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度是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第四,所属群体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群体的声誉影响着师生的相互认知和自我认知,甚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和个性形成。③师生交往的信息交流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实现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有三项基本的任务:把信息转换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的掌握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第一,师生交往对教学信息流通量的影响。在教学中,信息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学信息交流的流通量不仅取决于教师发送的信息量的大小,而且受到师生个性、角色以及群体等因素的影响。第二,师生交往对学生理解教学信息内容的意义和抽象水平的影响。在教学中,信息内容决定着信息的价值和科学意义,学生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以及达到的抽象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方面。师生交往的个性、角色扮演以及群体作用对教学信息的转换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也会制约信息交流的效果。
(2)师生交往对教师威信获得的影响威信是人群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优质品质,受到众人尊敬和信赖。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来源于学识威信、人格威信以及情感威信。教师威信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的威信获得也有重要的影响。
①在平等交往中,师生关系处于亦师亦友的平等地位,学生容易产生近师、亲师、信师的心理效应。
②教师主动关心、爱护、体谅学生,满足学生沟通和求知的需要,师生感情就会融洽,教师的威信就能迅速在学生中建立起来。当然,教师的威信也会随着师生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已经建立起威信的教师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平等对待学生,或是在与学生交往中犯了错误而不认真改正,他的威信就会下降,甚至丧失;相反,原来在学生中威信不高的教师,由于努力改变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能平等对待学生,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那么,他的威信也可能随师生交往的增强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