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三)甲、乙、丙分别居住在平海市的A区、B区和C区,甲收到乙的一张支票,票面金额10万元,付款行是平海市D区的市商业银行D区分行,甲于6月1日收到支票,6月3日以背书方式将支票转给丙,6月5日丙带支票到银行兑现,结果在路上遗失。丙找了几天未找到,不得已于6月9日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法院于6月10日受理此案后,指定审判员王某独任审理此案。同时通知市商业银行D区分行停止支付,并于6月15日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由人民法院决定从6月16日到8月15日。丙遗失的支票被李某拾到,李某假造背书于6月12日到平海市E区百货商场骗取了价值9万余元的商品。商场收到支票后于6月22日到银行交票发现此票是别人遗失的,赶紧到法院申报。请回答下列8—10题:

丙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A. B区法院

B.A区法院

C. C区法院

D. D区法院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95条的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和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所以丙应向D区法院申请。

改错题

(7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各

自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总结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

作用?(3分)

材料三 如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成公主庙中的公主坐像。

 

(3)下列有关文成公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1分)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物品、生产技术和书籍 ②文成公主是出生于玉树

的藏族姑娘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材料四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4)材料四反映的民族融合的情况出现于元朝,这一时期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1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