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公司1999年至2005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 1999年1月10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货款为1531.8万元(含增值税额)。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1999年4月10日前支付上述货款。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乙公司到期不能偿付货款。经协商,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批产品和一台设备偿还全部债务。乙公司用于偿债的产品成本为432万元,市场价格和计税价格均为54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用于偿债的设备原价为1800万元,已计提折旧720万元,市场价格为9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80万元。债务重组日为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预计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6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2) 2001年12月31日,由于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致使其发生减值,甲公司估计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
(3) 2003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变化导致该固定资产2001的发生减值损失的不利经济因素全部消失,且估计此时其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4) 假设甲公司为使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2004年底决定从 2004年12月31日起对该设备进行改造,A公司2005年1月到6月发生支出如下(单位:万元):

资产支出时间 资产支出金额
1月1日 525
2月1日 360
3月1日 420
4月1日 300
5月1日 270
6月1日 225

甲公司为该固定资产进行改造专门借入两笔款项:2005年1月1日发行3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面值为1200万元,发行价格为1350万元,票面利率为8%,承销商按债券总面值1.5%收取手续费,直接从发行收中扣除。2005年4月1日与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借入一笔2年期借款900万元,年利率为5%。
(5) 改造工程于2005年6月3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企业当期没有其他购建的固定资产,按季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每月按30天计,债券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要求:
(1) 编制甲公司1999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分录。
(2) 编制甲公司有关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3) 编制甲公司有关改造的会计分录。
(4) 计算企业2005改造工程完工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季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答案

参考答案: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 1999年12月31日债务重组时:
债权人甲公司受让非现金资产总入账价值=1531.80-540×17%=1440
甲公司受让设备的入账价值=1440×[900÷(540+900)]=900
甲公司受让商品的入账价值=1440×[540÷(540+900)]=540
借:固定资产 900
库存商品 5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40×17%=91.8
贷:应收账款 1531.8
(2) 编制甲公司有关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①2000年、2001年每年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900÷6=150
贷:累计折旧 150
②2001年末提取减值准备
2001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150×2=600
2001年末可收回金额=420
2001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0-420=180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③2002年、2003年折旧
借:制造费用 420÷4=105
贷:累计折旧 105
④2003年末转回减值准备
2003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00-150×2年-105×2年-180=210
2003年末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下的账面净值=900-150×4年=300
2003年末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与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下的账面净值300万元;根据两者孰低原则以300万元作为比较基础:
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冲减营业外支出的金额: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300-其账面价值210= 90
确定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恢复累计折旧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后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折旧额150×2年-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计算确定的折旧额调整累计折旧 105×2年=9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
累计折旧 90
⑤2004年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300÷2=150
贷:累计折旧 150
(3) 编制甲公司有关改造的会计分录。
2005年1月1日会计分录
①借:在建工程 150
累计折旧 150×5年=750
贷:固定资产 900
②第一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第一季度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如下:
                                  单位:万元

资产支出时间
填空题

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限制其排放量的同时,应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① 把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通入饱和K2CO3溶液。

②在①的吸收液中通高温水蒸气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将CO2与H2以1:3的体积比混合。

①适当条件下合成某烃和水,该烃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的同系物

②适当条件下合成燃料甲醇和水。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 kJ/mol。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

______;氢气的转化率=______;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增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3)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CH4(g) + 2O2(g)==CO2(g)+ 2H2O(l)   ΔH1=- 890.3 kJ/mol       

H2(g) + 1/2O2(g)==H2O(l)   ΔH2=-285.8 kJ/mol

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5)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中CO2的含量,经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表。吸收CO2最合适的试剂是________[填“Ca(OH)2”或“Ba(OH)2”]溶液,实验时除需要测定工业废气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外,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