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夫 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度……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 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 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愿诸 生用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进步为教育 目的》,1919年)。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参考答案:材料中提到“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这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1)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就是个体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2)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离不开教育,这已成共识。学校教育对个体智力与能力的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比拟的;3)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 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