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 据国外学者研究: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比例,发达国家为l:1.4,发展中国家为l:0.13.按此比例测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有400亿美元以上,而实际却与之相差甚远.2002年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所有海外投资只占全球外国投资总额的不足0.3%.全世界每年国际工程承包的总金额在l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只拿到l%多一点. 材料2 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情况: 1991年:7.6亿美元;1994年:55.24亿美元;1999年:69.5亿美元;2002年:132亿美元 材料3 近年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一体化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角度合理配置资源.在竞争压力的影响下,跨国公司比任何时候都面临重要的选择,是内部化还是外部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国际生产体系发展趋势之一是走专业化道路,集中资源加强核心竞争能力.在生产价值链的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三大环节中,跨国公司更多的是抓两头,即紧紧抓住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同时,控制产品销售渠道,在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甚至售后服务几个环节上不惜重金.而将原来一些由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的业务,以外包的形式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使得根据供货合同,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合同制造商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凸显. 材料4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而区域一体化,意味着对该区域非成员国的歧视.如果仍然依赖贸易,就会受贸易转移的影响,如果进人区域内投资,就可以受益于区域内部贸易的优惠条件.再者,进入到区域内投资,不仅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也可以享受区域外对区域内投资的许多好处.此外,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有签订了援助协议,制定了很多贸易,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美国和非洲一些国家有协议,产品零关税.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斯里兰卡,都到非洲这些国家去投资.中国大陆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此外,欧盟和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也签订了类似协议.这些协定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优惠,如果不利用,在产品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 请回答:

结合材料l与材料2,分析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答案

参考答案:

材料A与材料B说明,我国对外投资的潜力很大,但实际投资不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必须大力推动海外投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正如江 * * 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情况与B0多年前不同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

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该章程强调中国史“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1)依据材料概括《奏定中学堂章程》体现的历史教育特点。(1分)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认为: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第二,“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

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

(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试析新中国形成这种史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

一条主线: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

两个方向:人类历史可从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纵向系统以时间为序,横向系统反映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

三个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2011年版课程标准体现了怎样的史观?据此史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起点时间和代表事件应该分别是什么?简析其主要依据。(9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