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VCD生产厂商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0月共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在本市各家电商场销售6 000台VCD,每台不含税销售价1 000元。由于市场价格下降,公司在销售货物开具专用发票以后,另外给予家电商场2%的销售折扣,并另开了红字发票入账。
(2) 销售给外地其他商场2 000台VCD,每台不含税销售价格为1 000元,并另外收取了运杂费15万元。运输单位开具给甲公司的运费发票上注明的运费为14万元,装卸及保险费1万元。
(3) 为扩大销售,甲公司决定,消费者可以以任何品牌的VCD来以旧换新。旧VCD的收购价为80元/台,新VCD的销售价为1 000元/台(消费者只需要支付920元即可)。本月共销售1 000台。
(4) 为奖励中国女足为国争光,该厂商决定给每体队员赠送一台VCD,共赠30台(每台价值1 000元)。
(5) 本月购进生产用原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注明韵货款金额为300万元,有关单据已经经过认证。本月公司因管理不善,仓库进水损失原材料价值20万元,公司取得保险赔款。
(6) 从国外进口一台VCD检测设备,完税凭证已注明的增值税计税价值为20万元。
(7) 本月举行联欢会,奖励给本公司职工50台VCD(每台价值1 000元)。
(8) 将企业的一栋厂房以评估价格1 000万元抵偿银行欠款。该厂房原购入价为 450万元。
该公司的会计人员认为该公司的上述业务应当缴纳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其计算方法是:
当月销项税额=[6 000×1 000+2 000×1 000+(100-80)×1 000]×17%
=1 363 400(元)
当月进项税额=3000 000×17%+200000×17%+150 000×7%=554 500(元)
当月的应纳增值税额=1 363 400-554 500=808 900(元)
当月应纳城建税=(808 900+200000)×7%=70 623(元)
当月应纳教育费附加=(808 900+200 000)×3%=30 267(元)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厂商对相关流转税及其附加税金的分析是否正确,有关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何处正确的应纳税额为多少

答案

参考答案:该厂家当月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不正确。
(1) 对于由于市场价格下降原因给予的销售折扣,可以开具红字专用发票,正确的销项税额是:6 000×1 000×0.98×17%=999 600(元);
(2) 运杂费中只有运费能按7%计算进项税额;
(3) 代收的运杂费也需要计入销项税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应增加150 000/(1 +17%)×17%=21 794.87(元);
(4) 以旧换新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不能抵减旧货价值;
(5) 对中国女足捐赠,应视同销售予以纳税;
(6) 原材料因管理不善损失金额,不得在进项税额中抵扣;
(7) 从2009年1月1日起进口VCD检测设备,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8) 奖励给职工的VCD应该视同销售;
(9) 用厂房抵偿银行欠款视同转让不动产,需要缴纳营业税及相应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0) 进口设备缴纳的增值税无需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当月的销项税额=[6 000×1 000×0.98+2 000×1 000+150 000/(1+17%)+1 000×1 000+30×1 000+50×1 000)×17%=1 544 994.9(元)
当月的进项税额=3000 000×17%-200 000×17%+200 000×17%+140 000×7%
=519 800(元)
当月的应纳增值税额=1 544 994.9-519 800=1 025 194.9(元)
当月应纳营业税=(1 000-450)×5%=27.5(万元)
当月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1 025 194.9+275 000)×7%=91 013.64(元)
当月应缴教育费附加=(1 025 194.9+275 000)×3%=39 005.85(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鱼,飘在空中

江 飞

  (1)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2)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3)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4)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5)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是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

(6)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7)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

  (8)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了寒冷的基调。

  (9)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那里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10)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11)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12)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小题1:文章以梦境结尾,有什么作用?

小题2: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答:                                                                       

                                                                           

(2)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答:                                                                       

                                                                           

小题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4: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你对标题“鱼,飘在空中”含义的理解?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