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_____.这是由于_____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后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而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呈无色,所以当向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减弱,最终会变成无色;

(2)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可以知道,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 * * 亲自挂帅,领导中 * * 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 * * 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11到图12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