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_______地区;B_______地区,A地区与B地区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一线。

(2)将图中数码代表的河流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①_______,②_______。

(3)小军打算暑期去我国西北和南方地区旅行,临行前上网查阅了两地的气候资料(见下图),请你帮助他解答相关问题。

(a)反映西北地区气候的是图____(E、F),该地1月平均气温约为_____℃,该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

(b)读图可知,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

答案

(1)南方;北方;秦岭——淮河

(2)黄河;长江

(3)E;-15(或-16);干旱;亚热带季风

综合题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 * * ,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 * * 。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 * * 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课修订为:我是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爱爸爸妈妈》等。

(3)材料三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