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4分)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E河流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什么地貌类型上,并解释该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3)为解决A湖生态问题,1970年修建了调水渠。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该调水方案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

小题1:冲积扇、洪积扇(2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坦(2分),水流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2分)

小题2: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

小题3:E河流域面积较大且降水量较多,流量大(2分);(水渠北端高程491米,湖面平均高程480米)E河水位高于A湖水面,水可自流(2分)。

题目分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的准噶尔盆地,为内陆盆地,受地形和水源因素影响,聚落主要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地区。该地貌的形成主要从流水沉积分析。

小题2: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湖泊的水源主要受河流水注入,且蒸发旺盛,根据F河流的流向,判断F河流入B湖泊,且B湖泊面积小,故B湖泊盐度较低,而A湖泊水面大,受河流水补给小,故盐度较高。

小题3:有利影响主要从河流补给湖泊水,地势高低等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是区域地理的典型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地形差异、河流流向等内容分析即可。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