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春,                         ,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                        ,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2.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

     答:                                                                                                                                               

3.如何理解“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

     答:                                                                                                                                              

4.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答:                                                                                                                                              

5.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答:                                                                                                                                                

答案

1.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2.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 

3.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却很微少 

4.晚年回想一生,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5.“略”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同“缭”,连结,盘绕。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滤、斟。

D.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此,这。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举匏樽相属不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师道不传也久矣。

D.虽一毫莫取蟹六跪二螯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的情怀。

B.清风明月可随意拾取,表现作者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通过物和人的对比,突出人的渺小,为第二段写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