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7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答案

(1)碱

(2)CO2

(3)红色液体变为无色

(4)Na2CO3

(5)Na2CO3+ 2HCl ="==" 2NaCl+ H2O + CO2

(6)NaCl CaCl2、酚酞   (2分)

(此题答案合理给分,如(4)可以是K2CO3,但(4)、(5)和(6)的答案要对应。)

题目分析:(1)每个步骤都有明显现象,则A溶液一定呈碱性,因为酚酞遇到碱性物质才变红色,现象明显。

(2)酸和碳酸盐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的化学式为:CO2

(3)酸性溶液遇到酚酞试液不变色,所以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可溶性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2CO3

(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说明有氯化钙存在,同时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步骤①中加入的酚酞,故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和酚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之间的反应及其相关内容,可依据酸碱盐溶液的性质进行推断,难度较大。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中国公民张某原与丈夫蔡某侨居马来西亚,解放初期,张某携子女回中国厦门定居。丈夫蔡某仍然居住在马来西亚,并取得马来西亚国籍。1978年,张某用丈夫蔡某寄回的侨汇购买了厦门市住房一座,房主登记为张某。此后,其子女又先后出国或去香港定居。1997年,张某申请去香港定居获准。因在厦门已无亲人,欲在出境前将此房卖掉。经人介绍,张某在未取得其丈夫同意的情况下,与原告于1999年4月签订了房屋买卖契约,将该房以人民币85000元卖给原告。签约后,张某收取了大部分房款,并将部分房屋交给原告居住。同年10月,双方前往房管部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因张某未能提供其夫同意出卖的证明,房管部门未给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此后,张某因身体原因,未去香港定居。同时,其夫蔡某得知其卖房之事,从国外来信指责,并通过律师到房产部门,要求不予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在此种情况下,张某向原告表示要求取消买卖房屋契约,各自返还已收取的房款和占住的房屋。因原告坚持买卖有效,双方不能协商解决。原告于2000年11月起诉至一审法院,要求确认房屋买卖有效。

(1)此案件应当由哪个法院管辖?法院应如何识别此案的性质?

(2)我国法院应适用什么法律解决该案中的争议?

(3)当事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是否有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