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马说(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死于槽枥之间( )

⑵不以千里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4分)

小题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⑴并列 ⑵著称

小题2:⑴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⑵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它们真不识得马呀!

小题3: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意思对即可)

小题4: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题目分析:

小题1:骈是并列的意思,骈死是并列而死。称是著称。

小题2:⑴安:怎么。其:代指千里马。千里:日行千里。⑵第一个其:难道。第二个“其”:其实。注意句式要和原句一致。

小题3:伯乐:比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小题4: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要在正确翻译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开放性试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