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分)
(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
(1) 政策: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2分)
(2) 不是。(1分)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统治影响。( 2分)
(3)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分)
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中国经济的活力,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1分)
“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1分)
题目分析:(1) 从材料一中“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可以得出其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2) 从材料二中“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叙述可得出乾隆帝认为中国不需要外来物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形态的影响,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此问可联系所学史实,基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还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