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香烟,烟农看到的是如何种烟获利,经济学家看到的是烟草税如何征收,美术从业者看到的是如何设计包装,教育工作者看到的是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13岁到15岁的年轻人中有78%称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上的烟草广告、促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吸烟。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材料三 某市出台控烟条例三年来,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明显改善,但也面临困境:公共场所禁烟尢部分只能靠自觉,酒楼商场等经营者担心禁烟影响生意,落实禁烟行动不积极;控烟执法缺人缺钱,只能每个月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

(1)运用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香烟有不同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参与控烟活动。(13分)

答案

(1)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3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5分)因此不同人对香烟的看法不同。

(2)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禁止烟草广告能创造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氛围。(5分)

②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禁止烟草广告有助于引导传媒和烟草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5分)

(3)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自己带头不吸烟或戒烟,自觉维护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5分) ②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为完善控烟条例建言献策;(4分)③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控烟条例的实施;(4分)

题目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发展真理”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为什么人们对香烟有不同的认识。考生可以首先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运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会对香烟产生不同的看法。

(2)本题是分析说明型的解答题。考生可以首先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禁止香烟的广告有利于营造氛围;其次可以从大众传媒的优点和缺陷的角度分析说明禁止烟草广告有助于引导传媒和烟草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设问的指向是说明谈谈你将如何参与控烟活动。考生可以首先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参与的途径和渠道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角度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参与。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