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的质量为m、边长为l,导线框的总电阻为R。导线框从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的上方某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导线框始终在与磁场垂直的竖直平面内,cd边保持水平。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上、下两个界面水平距离为l。已知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求cd边刚进入磁场时导线框的速度大小;

(2)请证明:导线框的cd边在磁场中运动的任意瞬间,导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

(3)求从导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到ab边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导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答案

解:(1)设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则在cd边进入磁场过程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导线框的感应电流为I=

导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BIl=

因cd刚进入磁场时导线框做匀速运动,所以有F=mg

以上各式联立,得:v=

(2)导线框cd边在磁场中运动时,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为:P=Fv

代入(1)中的结果,整理得:P=

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为:P=I2R=

因此有P=P

(3)导线框ab边刚进入磁场时,cd边即离开磁场,因此导线框继续做匀速运动。导线框穿过磁场的整个过程中,导线框的动能不变

设导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有2mgl-W=0

解得W=2mgl

填空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三十税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
材料三:
两税之法,乃取暂时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4
材料四:
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征……此非杨炎之过也。
两税五利:1.税制简单。2.合于租税依负担能力之原则。3.合于租税普及之原则。4.用货币纳税为税法之进化。5.因出制入符合财政学理。斯皆持平之论。——岑仲勉《隋唐史》
回答问题:

以上材料提及的唐代赋税制度是什么简述这些制度的背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