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I.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等问题。

已知:CO (g) +H2O(g)H2(g) +CO2(g)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ΔH=______0(填“<”、“>”、“=”)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CCs) +CO2(g)2C0 Cg)平衡常数K1

C (s) +H2O(g)CO Cg) +H2(g)平衡常数K2

则K、K1 、K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8000C时,向一个10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0.40molCO和1.60mol水蒸气,经一段时 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 再通入0.10molCO和0.40molCO2,此时v______v (填“>”、“=”或“<”)。

II.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2C2O4溶液,当溶液中的KmnO4耗尽后,紫色溶液将褪去。为确保能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 系为n(H2C2O4): n(KMnO4) ______。

(5) 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表中x= ______ml ,理由______。

(6)   已知50°C时,浓度c(H2C2O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 中画出25°C时c(H2C2O4)随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答案

(1)        <

(2)K=

(3)80%     =

(4)≥2.5 

(5)2.0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H2C2O4浓度,从而才打到对照试验目的。

(6)如下图

题目分析:

(1)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K=。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K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C(s) +H2O(g)CO (g) +H2(g)可由另两个反应相加得到,所以K1=K×K2

(3)设转化的CO物质的量为x,由K===1得x=0.32,所以CO转化率为0.8。若再充入0.1molCO、0.4molCO2,此时Q==1,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草酸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生成Mn2+,由得失电子相等得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草酸与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比为5:2,为确保观察到紫色褪去,草酸与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比应不小于2.5。

(5)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保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草酸的浓度,由高锰酸钾浓度不变可知两组溶液体积均为13mL,所以x=2。

(6)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草酸浓度变化小。

论述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8日,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

幕。胡 * * 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指出:“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 *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1)请你说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体现。 (3分)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

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

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

丽中国”,实现中 * * 永续发展。

(2)你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5分)

(3)结合材料,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5分)

材料三  稳定物价是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温 * * * * 农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温 * * * * 指出,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要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的措施的依据。(1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