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题。(20分)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①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母亲烧菜,谁知女朋友竟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有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②父亲身材高瘦,伸臂熟练地取下了药匣,他接过,麻利地取出獾油,送过去,母亲赶紧给未来的儿媳妇手指抹獾油,母亲埋怨父亲:“我早说过獾油应该就放在厨房,谁会弄错了?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③女朋友跟他独处时,问他,爸爸那“陋俗”是怎么形成的,他坦白: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嘴馋得惊人,见着跟糖果、豆子差不多的东西,就抓起来往嘴里送。有次竟把衣扣也搁嘴里了,父亲看见赶紧给掏了出来。从此以后,除了跟他讲道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搁嘴里吃的”,还特别注意,不让会被误认为糖果的东西再搁在他够得着的地方,尤其药品。他从四岁起,就记得他家的药箱搁在书柜高处。

④他坦言,上中学的时候,最怕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父亲”。但是直到上了大学,他才渐渐懂得,父亲对他的爱尽在不言中。父亲总怕他错拿药品当零食,因而把家里药箱一直放到高处,甚至他已经长大成人,也还习惯性地那样摆放,母亲和他身体也都不错,很少用药,因此始终没有将家用药匣改换地方摆放。那高处的药匣,已经成为他家伦常之爱的一个特征,住房几次重新装修,书柜也更新几次,靠门的书柜最高一格,总还摆着那只藤匣。

⑤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曾这样启发他:“你父亲虽然寡言,总还会有几句暖你心的话语,你要仔细回想,想起来,写出来,你的作文一定不错。”他也曾努力地回想,实在想不出,只好硬编胡诌。现在他很后悔,想不出话语来,难道就想不出那默默的动作吗?他记得,父亲把那藤匣取下来,戴上老花眼镜,耐心地整理里面的药品的每一处细节。

⑥儿童时代,他起初是见了觉得是糖果的东西就盲目地往嘴里放;后来这毛病改掉了,却又有了另一种毛病,就是无论什么玩具,凡能拆卸的,他玩了几次以后,一定会偷偷拿到储藏室里,用工具拆开,以满足那“它怎么会动呢”的好奇心,常常是拆开了也还是不明白,而且再也装不回去。但也有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长大以后,母亲告诉他,每当他拿着玩具藏起来拆卸时,父亲都跟母亲说:“别惊动他,只当我们不知道。”但是储藏室里那个工具匣里,原来还有锯条、尖锥,父亲怕他使用不当伤了手,都早就取出藏到了别处。

⑦如今父亲明显衰老了,血压不稳定,需要经常服用相关药品,母亲为了他取用方便,就把藤匣里的两种药搁在长沙发前的茶几上。那天父亲倚在沙发上养神,见他和妻子来了,慈蔼地点头,嘱咐老伴:“还把这药瓶放藤匣里吧!”母亲问:“为什么?”他下巴朝儿媳妇隆起的肚子那里点点,于是母亲和小两口都懂得,第三代很快来临,要当爷爷的他,仍牢记着许多药品说明书上那句免不了的话:“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选自2012年6月22《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1:请以时间为顺序归纳“我”家的药匣放在高处的原因。(4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多少年了,就不能改改你这个陋俗

陋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也时候居然弄明白是发条或小电磙子在“作怪”,而且顺利地复原。

作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合原文,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4分)

                                                                                     

                                                                                      

小题5:文章为什么以《高处的药匣》为题目?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的家里有没有这样的一件“爱”的物品?(4分)

                                                                                     

                                                                                      

答案

小题1:①“我”小时候:预防“我”误食药品;②“我”长大后:成为了父母的习惯;③妻子怀孕后:预防“我”的儿子接触。

小题2:(1) 陋俗:在这里指总是把药匣放在架子最高的一格。

(2) 作怪:这里指玩具工作的原理。

小题3:插叙了“我”小时候总是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父亲悄悄地藏起了危险的工具。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详实,使人物形象的展现更加丰富和立体。

小题4:不善言辞但心思细腻,看似平淡却爱得深沉的慈父形象。从把药匣放在高处,收起有危险的工具,把药瓶再次放在药匣里等可以看出。

小题5: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以此表达父爱的深沉细腻。我家里也有一件特制的小桌子,是小时候爸爸怕我撞到桌角而自己包角的桌子。这里面也凝聚着爸爸无言的爱。

小题1:

题目分析:读清题干后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可见第三段“爸爸那‘陋俗’是怎么形成的”的语句,由此可知,三段起即是寻找答案的范围。由前向后可见,他小时候,为预防他误食;他长大后,把药匣放在高处成了一种习惯;后来,快有第三代了,为预防即将出生的第三代接触。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从前向后精读并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相关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结合题干要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陋俗”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指父亲总是把药匣放在架子最高的一格这一习惯。“作怪”结合原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是指他拆开玩具等可拆的东西后,明白了发条或小电磙子的作用,懂得了玩具的工作原理。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词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小题3:

题目分析:读第六段可知,写的是他小时候总是好奇地把玩具拆开,父亲支持他,并悄悄地藏起了危险的工具的事。这段内容,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关键的细节描写,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理由才充分。插叙一般会起到补充情节,使情节更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作用。

小题4:

题目分析:根据文中情节、对人物的评价、介绍等可知人物形象。如文中直接写到父亲不善言辞,但从把药匣放在高处、收起危险的工具等情节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虽然不善表达,但心细、关爱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慈父形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5:

题目分析:文章以《高处的药匣》为题有多种作用,它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凝聚深沉细腻的父爱的一个细节,以它为题,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第二问可自由发挥,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序即可。文章题目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做出具体的判断,但一般文章题目会起到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中的主要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示文章主旨等作用。对于开放性题,只要大胆审题,拟出切题的答案,做到语句通顺即可。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一般资料:男,43岁,硕士,公司副总。
求助者主诉:晋升失败,焦虑伴胸闷、失眠2个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副总,2个月前公司总经理职务发生变动,求助者一直在为升为总经理职务而努力,员工也都认为他升总经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想到总部派另一人来担任总经理,求助者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因而对领导非常不满,工作也失去以往的热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在暗暗寻求新的合适的单位跳槽,但谈过几家单位后都不理想,从而开始觉得自己是一无所长、一文不值的人。想着自己的孩子还未上大学,妻子单位的效益也不好。感觉以后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每每想到这些经常整晚无法入睡,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经常感觉胸闷。在妻子的劝说下,来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为其咨询,以下为其中的一个片断。
求助者:这次没得到晋升,对我来说是一件糟糕至极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是一件糟糕至极的事情呢
求助者:没得到晋升,我就必须在以后接着做同样的工作,而且得不到更多的收入。还有,得到晋升还可以得到好的名声,没有晋升,就没有好的名声。
心理咨询师:好的,你所说的是你没得到晋升的不好之处,但是这些不好之处并不能够让你觉得糟糕至极啊,再试试,让我明白你为什么感到糟糕至极。
求助者:但是,我已经为了这个晋升努力工作很久了,我觉得我需要它。
心理咨询师:为了得到这次晋升,你可能的确是努力了很久了,但没有获得这次晋升对你来说只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而已,你为什么会觉得糟糕至极呢
求助者:您的意思是这些并不是糟糕至极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对了,糟糕至极的意思是没有它,你就不能继续生活下去,或者就再也快乐不起来了,它意味着100%的坏。好,接下来想想,你为什么会觉得失去晋升是一件糟糕至极的事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神经症

B.严重心理问题

C.一般性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