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7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其中AC间长20cm,B为中点。

(1)该实验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全程时间偏        ,平均速度偏    

(5)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如下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

(1)v=s/t (2) 小 (3)0.067 小于(4)小  大 (5)C

题目分析:测小车平均速度是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的,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越长,越便于计时,看图已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为20cm即0.2m,时间为3s,故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0.2m/3s=0.067m/s,根据题意,小车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相同为10cm即0.1m,前半程时间为2s,后半程时间为1s,根据速度公式v=s/t.知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将会比实际时间小,根据速度公式v=s/t.知速度则偏大.后半程速度大,即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选项C对。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

⑵、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                                                                         

                                                                             

小题3:方仲永由神 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答:①、“                    ”②、“                      ”

③、“                          ”

小题4: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