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

(2)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在以多段材料组成的材料题中,各段材料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但一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问题,浏览材料时要注意进行归纳。本题围绕丝织业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旨在考查丝织业原料、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通过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对比,可见纺织原料发生了从丝到棉的变化,再结合材料二的表述概括原因;而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对比则体现了经营方式从家庭副业到雇佣关系的变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