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答案

(1)政策:抑商政策。(2分)影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2分)

(2)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

(3)黄宗羲的观点:农工商皆本。(2分)关系: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3分)

题目分析:第(1)问,结合“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可见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人的限制,反映了明清时期采取的抑商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的回答需要结合材料归纳,材料中明确指出商人致富后,用所积累财富致力于购买田地与科举入仕,即没有把所得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是“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第二小问结合古代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经济基础、政策、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分析得出黄宗羲的观点是农工商皆本;第二小问必须结合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观点加以说明。即农业是基础,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兼容化,宗教本土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一个相同点

材料一:(问:)“保存一滴水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佛说,“放入大海”。一个王朝的兴亡,与迁都应无必然联系。谁能从浩瀚的大海感受到一滴水的存在,谁就会感受到鲜卑人的音容笑貌。

材料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教艺术植根于中 * * 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自《龙门石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 “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是能最恰当形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鲜卑文化的“一滴水”是如何被放入中原先进文化的“大海”中的?(2分)并分析这一举动的意义。(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当初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最初历史。请结合材料分析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是什么?(2分)试分析北魏孝文帝这样做与改革的关系。(3分)

(3)结合材料分析宗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4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三兽渡河

       黑熊、青牛、白象在河边研究学问。河水哗哗地liútǎng(       )激起一层层的浪花,卷起一个个的漩涡。河水有多深呢?它 们想(侧、测)量一下。     

       黑熊先下水,游了一(断、段),爬上岸来 说:“咱有多高,水有多深,因为水面齐咱的鼻子。”

       青牛摇摇头,下水游了一 (quān jüàn),爬上岸来说:“俺有多高,水有多深,因为水面齐咱的眼睛。”     

       黑熊看了目瞪口呆,直挠头。     

       白象甩甩鼻子,下到水里,脚踏河底走了一个来回。因为河水很深,淹(mò  méi)了 白象魁梧的身躯,它只好把鼻子翘起来,让鼻尖露在水面上hū xī (       )白象上岸后说:“我的鼻子能翘多高,水就有多深。”     

       黑熊和青牛都看呆了,不断地挠头。     

       白象问:“看清了吧?”“看清了!”黑熊和青牛一齐说。“浮在水中不行,不脚踏河底就不知道水的深浅。” 

1.把注拼音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 

2.用“√”标出括号里恰当的字。 

3.把画线字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4.黑熊、青牛和白象它们认为河水到底有多深呢?

       黑熊认为:                                            ,因为                                                                         。

       青牛认为:                                            ,因为                                                                         。

       白象认为:                                            ,因为                                                                         。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序号上打“√”。 

      ①黑熊和青牛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要脚踏河底才能测量河水的深浅。  

      ③白象能认真研究学问。   

      ④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