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兼容化,宗教本土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一个相同点

材料一:(问:)“保存一滴水的最好方式是什么?”佛说,“放入大海”。一个王朝的兴亡,与迁都应无必然联系。谁能从浩瀚的大海感受到一滴水的存在,谁就会感受到鲜卑人的音容笑貌。

材料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教艺术植根于中 * * 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自《龙门石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 “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是能最恰当形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鲜卑文化的“一滴水”是如何被放入中原先进文化的“大海”中的?(2分)并分析这一举动的意义。(4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当初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最初历史。请结合材料分析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是什么?(2分)试分析北魏孝文帝这样做与改革的关系。(3分)

(3)结合材料分析宗教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系。(4分)

答案

(1)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2分) 意义: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分,答到任何两点即给满分)

(2)目的: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与改革的关系:用佛教确立皇帝的权威,有利于改革的推行和深化;改革也推动佛教中国本土化。(3分)

(3)宗教为改革深入人心创造思想条件,改革推动宗教本土化;宗教与孝文帝改革互相促进、发展。(4分)

题目分析:(1)孝文帝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使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的文化,融进了汉族较高文明的海洋中。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直接作答。(2)统治者弘扬佛教的目的在于使佛教能够为封建统治服务。孝文帝通过弘扬佛教有助于推行其汉化的改革,同时也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3)宗教为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改革反过来也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进程。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 * * 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