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4分)三种短周期元素x、y、z对应的单质X、Y、Z,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单质X、Y、Z之间可以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变化。已知B分子组成中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一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已知C的浓溶液与浓盐酸相遇可产生白烟,写出白烟成分的电子式:

                    

(3)C与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A的化学方程式:                        

(4)一定条件下,A与C反应可生成Y和B,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5)用电子式表示B的形成过程                                          

答案

 ;第二周期 第VA族     (2) 

(3)4NH3+5O24NO+6H2O     

(4)4NH3+6NO=5N2+6H2O     (方程式2分,单线桥分析2分)

(5)

C的浓溶液与浓盐酸相遇可产生白烟,说明C是氨气。因此Z是氢原子,Y是氮原子。B分子组成中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一个,所以B是水,X是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氨气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和水。NO中N原子的化合价是+2价,氨气中N原子的化合价是-3价,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其中氨气是还原剂,NO是氧化剂。水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心理。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满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近如去年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整顿”市容,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便是一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

  市政上的发展,建筑物之新陈代谢本是不可免的事。但即在抗战之前,中国旧有建筑荒顿破坏之范围及速率,亦有甚于正常的趋势。这现象有三个明显的原因:一、在经济力量之凋敝,许多寺观衙署,已归官有者,地方任其自然倾圮,无力保护;二、在艺术标准之一时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园馆街楼,自西艺浸入后忽被轻视,拆毁剧烈;三、缺乏视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筑的热心。

  在此时期中,也许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在新建设方面,艺术的进步也还有培养知识及技术的时间问题。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刻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今日中国保存古建筑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将来复兴建筑的创造问题。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关系若何我们尤不宜忽视。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节选自《中国建筑史·序》)

1. 下列对“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社会在变化中趋向西化,对于民族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

B.社会对于本国的旧工艺怀鄙弃厌恶心理,常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

C.当时的一些主要城市大肆拆改民族建筑,将一些刻工精美的市屋门楼改建成西式楼房。

D.当时社会认识不到传统建筑是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是民族建筑发展的基础。

2. 下列不属于作者研究中国建筑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当时破坏旧建筑的狂潮,故而只能埋头研究古建筑。

B.作者以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以搜集实物、考证过往作为自己的治学精神,力图在传统的中国建筑里探寻民族建筑的新发展。

C.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建筑本身是一个艺术系统,作者认为其中许多建筑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表现,是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

D.作者以为,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对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存。

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对中国旧建筑价值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