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断题

(12分)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能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Fe(OH)3;FeCl3;Cl2(每空各2分)

(2)Fe+2HCl===FeCl2+H2       2NaOH+2Al+2H2O===2NaAlO2+3H2↑(各2分)

题目分析:焰色反应为黄色的金属A是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H2和D的溶液 即NaOH溶液,气体甲H2与黄绿色气体Cl2反应生成气体丙HCl,HCl溶于水即是盐酸溶液E,由红褐色沉淀H可推知金属C是Fe,而溶液F则是FeCl2溶液,FeCl2与Cl2反应生成溶液G,即FeCl3,金属B与NaOH反应可产生H2,可得知金属B为Al。

所以(1)物质A为Na,H为Fe(OH)3沉淀,G为FeCl3,气体乙是Cl2,(2)反应①②分别为铁与盐酸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主要涉及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等的转化。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而行也是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免不了和它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 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 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围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动摇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18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作喻来说明()。

A.新风气强调自己跟传统不能相容的现象。

B.新风气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的现象。

C.新风气希望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的现象。

D.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