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H2O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右图中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甲苯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和甲基上的氢原子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乙烷和丙烯的分子中都含有6个氢原子,完成燃烧生成3molH2O,B正确;苯和溴苯都不溶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的,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则可以用水区别苯和溴苯,C正确;D中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5种,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改错题

上海这颗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是反映上海近现代历史的一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它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强迫中国开放上海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1分)

材料三: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3)列举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1分)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4)据材料,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1分)

材料五:

(5)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分)

(6)请写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1分)

(7)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正式挂牌开张。浦东新区的开发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