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朱毅麟的《洲际导弹自述》选段,完成1~7题。

  无论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有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

  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七十公里以上,一万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会飞完 ,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立即准备防御或反击,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在万里征程中,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那里没有空气,可以通行无阻,高速前进,任何常规防空武器,对于我也只能作高不可攀、鞭长莫及的望“空”兴叹。在制导系统指引下,“我行我素,”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二百米。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我那高大的身体会在地面上映出一条细长的影子,侦察卫 星在天上一眼就识破我的真面目。为了保护我免遭对方“先发制人”的打击,六十年代初,人们把我从地面转移到地下,藏在发射井里,整装待命,伺机出击。随着卫星侦察设备的不断改进,从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可以发现地下发射井的位置,于是地下井也不安全了。人们又想出了“机动发射”的新招,把握装在车辆上转来转去,迷惑对方。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矛必有盾”。_______我很厉害,_______在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的监视下,我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还有专门用来打我的反弹导道弹,更是我的冤家对头。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70年代,人们赋予我“分头术,”在接近攻击目标时,我摇身一变,变出好几个弹头,叫对方的预警雷达和反弹道雷达真假难分,防不胜防。几个子弹头能分别沿着不同的路线去打击多个目标,在总的爆炸当量相等的情况下,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好几倍。最多时我可以带上八到十个子弹头。这就叫做“分导式多弹头。”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威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鞭长莫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行我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发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句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  )     

  _________我很厉害,__________在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的监视下,我也不敢轻举妄动。

A、尽管……还……   

B、虽然……就……   

C、虽然……但……    

D、即使……可……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的一句 是(    )   

A、实际上,在配上了多弹头以后,双方有效的攻击能力都翻了几番。

B、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

C、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有矛必有盾”。

D、所以,原有的液体导弹都纷纷复员、转业……

4、这部分文字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1)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    )

(2)我们导弹和炮弹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仅外形尺寸比炮弹大得多,而且内部构造复杂程度也远非炮弹所能比拟。(    )

(3)我们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

6、洲际导弹的改进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中的“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我行我素: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2、C  

3、A  

4、主要内容是介绍洲际导弹的高度、重量、射程、威力等方面的特点。

5、(1)分类别;(2)作比较;(3)列数字 

6、侦察卫星 能一眼识破“我”时,“我”从地面转移到地下,藏在发射井里,伺机出击;侦察卫星设备改进后,“我”被装在在车辆上转来转去,机动发射,以迷惑对方;预警雷达网和导弹预警卫星监视时,“我”在快接近攻击目标时,变出好几个弹头,叫对方真假难分,防不胜防。

7、不能,因为“左右”表示估计,如果去掉,使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意思对即可)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与“长江三角”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玺济增长快,投资环境佳的两个区域。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略图

(1)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对外开放,分析“珠三角”发展经济特区经济政策

    制定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2)自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在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已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3)材料三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珠江三角洲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您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