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

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

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

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

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务院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

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

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

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

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

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

能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

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

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8分)

(3)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6分)

答案

(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

中还存在不和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

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

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

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

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6

分)

(2)①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农”

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

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②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政府履

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蕙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性质决定的,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8分)

(3)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解决收

入差距拉大问题。(联系材料)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我国存

在的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合理现象,与分配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这也要求我们建立合理的

收入分配制度。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增强

分配中的预见性,通过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

制度,才能把社会财富分好。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材料)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材料)(6分)

本题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经济、政治、哲学知识的理解。

(1)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还存在收入分

配不公、差距扩大等情况,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可以从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加大

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税收调节收入等。

(2)国家出台惠民措施的作用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国家性质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哲学方面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方面来说明。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