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脱色。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F.稍停,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2)B步骤中,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产生了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A、B、E、D、C、F;

(2)光;

(3)溶解叶绿素;

(4)淀粉;

(5)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题目分析:(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A暗处理→B部分遮光后光照→E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D酒精脱色→C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F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实验现象: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之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②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③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这下父亲有点犹豫了,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汉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八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④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地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⑤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⑥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光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地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⑦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⑧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了下眼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