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3年6月13日,北京时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十飞船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轨道上进行了我国第5次载入空间交会对接。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完成对接后组合体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C.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讲课时可以用弹簧秤悬挂测一杯水的重力

D.完成对接后的组合体运行的加速度大于9.8m/s2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航天员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地球对他的万有引力仍然存在,提供他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故B正确.天宫一号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能用弹簧秤悬挂测一杯水的重力.故C错误.由,则得,则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完成对接后的组合体运行的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一定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m/s2.故D错误.

选择题
问答题

某校初三语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一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老师说:“对!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甲:“‘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学生乙:“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学生丙:“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学生丁:“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已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又因为孔乙己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