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校初三语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一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老师说:“对!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甲:“‘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学生乙:“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学生丙:“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学生丁:“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已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又因为孔乙己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

答案

参考答案:(1)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讨论法。(2分)(2)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有以下可取之处:(3分)①能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讨论题目。②能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③能给予学生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机会,注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3)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也有不足之处:未能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对讨论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论、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正确理解。(2分)【评分标准】①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结合案例进行合理分析,条理清晰,给6~8分;分析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晰,给4~5分;有分析,但不够全面,给1~3分。②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7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