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什么是雾霾天气

  ①每到秋冬天,雾霾天气就来了,最近尤其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行人外出都带上了口罩,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烟霞),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PM10和PM2.5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④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等有关。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⑤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⑥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因为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严重会致死。

小题1:下列对雾霾天气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的颗粒物使大气浑浊,从而导致能见度恶化。

B.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大,我国已全面把阴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C.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连续雾霾天气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

A.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已超过了9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B.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我国中东部地区近几年入冬以后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

C.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也会出现雾霾天气。

D.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雾霾天气”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成因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B.第③段用举例子、列数字来准确说明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C.第⑤段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说明了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1:

题目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比较原文与选项中文字信息。原文第二段中是说“我国不少地区”,而不是“我国全面”,所以B项表述错误,说明不准确。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要做比较。说明文是讲究科学严谨性的,阅读此类说明文,要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所说明的内容。

小题2:

题目分析:A句有问题,原文是“……最大值达到……,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十倍以上”,而非“最大值已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十倍以上”,“达到”与“超过”的对象不同。

点评:本题不难,参考原文即可,但要细心比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问题,是说明文阅读必考题。说明文要求科学严谨地说明事物,语言的准确是必要的。所谓“语言准确”,就是语言表达的意思要符合实际情况,如实说明。“准确”不一定是“精确”,因为客观现实中很多事物是无法“精确”的,比如本文所说的“太空废弃物的数量”。

小题3:

题目分析:“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没有“空间”上的顺序,只是以几个地区为例说明问题。本文是以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由现象说到“成因”再说到“危害”来说明。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顺序很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文主要有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介绍事物变化的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一般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一般用逻辑顺序。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