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句子

阅读下面材料,在下列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句子。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事业有成,名声日隆。但画家并没有感到幸福与快乐。一天,画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便与弟子步行前往拜访。到了山腰,画家远远地看见山头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入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了,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心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但画家却从此受到启发。后来,画家说过一句格言,弟子们传诵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郭拱辰序

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君以岁晚思亲,不能久从予游矣。予于是有遗恨焉。因其告行,书以为赠。

  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稍稍损益损益:增减,指修改画稿。

B.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计:计算。

C.欲图其形以归图:画。

D.予于是有遗恨焉遗恨:遗憾。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郭拱辰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已得称为良工   ②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   ③一写而肖    ④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   ⑤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⑥欲图其形以归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篇幅短小,其次是语言平易流畅,通篇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具有语短意信服,以一当十的长处。

B.写郭拱辰的绘画艺术,作者分“泛写”和“实写”两类着笔。“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是“泛写”。

C.体现郭拱辰精湛画艺的“实写”,是由朱熹对郭拱辰所作的两幅自己的画像的评论和态度中显现出来的。从“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以及“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可见其传神的功效。

D.文章末尾落墨用笔,意象甚远,抒发了朱熹的襟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郭拱辰不能从游的遗憾不满之情。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3分)

(2)然后归而思自休焉。(3分)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