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无与为乐者(     )

(2)怀民亦未(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少闲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叙事、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事),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景),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情),这是情之深者。

4.文中“闲人”指谁?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想到(2)睡(3)一起(4)只,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月夜行步 月色如水 发闲人之叹

4.示例:指作者与张怀民,他们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5.示例: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

材料题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和挖掘。“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乡故国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