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招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较低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

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表所显示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材料三中三位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二中的表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有所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问答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