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西亚位于三洲五海之地,是世界石油宝库。(6分)

(1)本区处在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沟通印度洋与        洋的枢纽地位。

(2)沟通地中海和黑海的是            海峡。

(3)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其大部分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要经过_________海峡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

(4)该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这里的居民大多信仰__________教。

答案

(1)大西洋

(2)土耳其海峡

(3)石油 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4)伊斯兰教

题目分析: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1)中东地区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沟通了印度洋与大西洋,被称为“五海三洲二洋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该地区还有两个海峡、一个运河: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的霍尔木兹海峡、沟通红海与阿拉伯海的曼德海峡、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

(3)该区域石油资源丰富,其大部分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经过石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

(4)西亚是世界上许多重要宗教的起源地,按其产生的时间先后,主要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西亚分布极广,其信徒占全区人口总数94%。

单项选择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化境”.十七世纪一个英国人赞美这种造诣高的翻译,比为原作的“_______”,躯体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的东西.因此,意大利一位大诗人认为好翻译应备的条件看来是彼此不相容乃至相矛盾的:译者得矫揉造作,对原文亦步亦趋,以求曲肖原著者的天然本来的风格.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1786一1834,德国神学家、阐释学家——注)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然而, “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言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言为终达点.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高僧传三集》卷三《译绎篇·论》).这个比喻使我们想起堂·吉诃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 (摘自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论学文选》)

结合上下文,文中“_______"填哪个词比较合适

A.投胎转世

B.点铁成金

C.二度青春

D.回光返照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