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室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小母马;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缸,救出的却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装;与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来了》中的牧羊娃;卖火柴的小女孩高喊:“卖……火柴喽!最后三天平价销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这是目前一本彻底颠覆经典语文教材《Q版语文》中的一些搞笑内容。
在一份网上调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不妨。请就“经典与时尚”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经典时尚化,时尚经典化
有人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是对文化精华的糟蹋,有人认为在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无妨。我认为经典与时尚并非水火不容,只要把握好“度”,经典时尚化,时尚经典化完全可以成为普及文化的最佳选择。
追本溯源,何谓经典?经典是那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推移而沉淀下来的精华。何谓时尚?时尚即一个时代的风尚,它反映时代独有的魅力。我们并不反对把经典时尚化,只要不改变其本质与精髓,用新的媒体作载体,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娓娓道来也不失为普及经典的好办法。但我们坚决反对低俗、恶搞,反对借经典之名传播垃圾文化。因此,经典可以时尚化,但绝不能低俗化。
看今朝,经典与时尚碰撞出的火花正燃起人们关注经典的火种。
央视的《百家讲坛》就是借电视媒体让经典时尚化、通俗化的典例。也许他们的讲评不够严肃,不够庄重,但不可否认,于丹与易中天用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思维普及了《论语》和《三国》。不是说教,也没有艰涩的古文,只撷取其中精华,便让你受益良多。
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音乐领域的火花同样炫目。王力宏不愧为音乐才子,将昆曲、二胡等元素加入流行乐中,打造出独特的华人嘻哈乐,让《盖世英雄》载着古老的经典传遍亚洲。周杰伦也不差,将费玉清的经典美声与时下流行的R&B巧妙融合。一曲《千里之外》没有不和谐,没有造作,载着清新的中国风传播千里、万里。
女子十二乐坊在韩日的风靡恰恰证明了经典与时尚融合的巨大魅力。谁说古筝、琵琶不能演绎现代音乐?看过乐坊美女的表演,你会惊诧于那和谐之美。
当然,时尚的东西要想成为经典还需去粗取精,不断打磨,但谁敢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千里之外》还会成为《流水》般的经典?因此,经历了历史的推敲,今日的时尚同样可以成为经典。
朋友,不要再把经典与时尚割裂开来,给经典的美人披上时尚的外衣,一样可以诠释出精彩。把握好度,经典与时尚完全可以创造出和谐之美。
为经典插上时尚的翅膀
经典总是让人回味,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旋律,或许是一抹惊艳的油彩,也或许是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总之,经典给予我们的是,是精华,是古典。但是,当我们听着绕舌的RAP,吃着麦当劳的时候,当这个社会已经越走越快,甚至跑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经典又在哪?
春来夏往,树叶绿了又黄,可总有那么一些常青树不肯向岁月低头,这便是经典。可这经典已蒙上了太多的灰尘,不再光鲜照人,这时,要的便是为它们洗去灰尘,添上时尚的翅膀,让经典也可以同时尚一样飞翔!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可现在很多人却对此不屑一顾。于是,我们看到了易中天潇洒的身影,一本《三国演义》被他讲的妙趣横生,引发了多少人捧读三国的热潮;我们看到了《经楼梦》《西游记》的电视剧,这又掀起了多少研读名著的热忱!他们都为经典插上了时尚的翅膀,让经典不再沉寂。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遍了大江南北,堪称经典,人们已记不得它的首唱是谁,只知道嘴里会不时的溜出那句经典的爱情表白。风靡一时之后,并没有被人遗忘,我想,每一次翻唱都是经典的“插翅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经典才得以留传至今。
一件旗袍,可以被张曼玉穿出花样年华的美丽;一座菊儿胡同,可以被改造成时尚居民区;一段木兰从军的佳话,可以被拍成不得不看的动画……经典的力量不可估量,只要被插上了时尚的羽翼,它们就完全能再造一个时尚。
不过,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像《Q版语文》的例子不胜枚举。为《猫和老鼠》配上东北方言,让法海爱上白素贞,给蒙娜丽莎剃光了头……我们怒骂不已,我们哭笑不得,经典被如此恶搞,时尚被如此滥用,这个世界混乱成一团。
当京腔咿咿呀呀远去,当皮影戏不再为人熟知,当飞阁流丹被水泥砖头取代,当经典被掩埋在时尚的狂潮中。我们都有责任,回头看一看经典的面庞,为它插上时尚的翅膀,让它们水浴火重生,轻舞飞扬!
经典PK时尚
记得余秋雨在《阳关雪》中写道:“历史老人只是凛然肃然地扭过头去,于是,九州的画风也随之黯然。”而在今天,当经典遭遇时尚,当铺天盖地的所谓“时尚”将经典围困得无处可逃,我同样想把这句话送给那些追逐时尚、企图用时尚来取代经典的人们:“没有了经典的滋润,今天的九州,同样也会变成一片没有灵魂的寂土。”
历史的河流滚滚前进,留给后人以无限启迪。那些时尚,就像它的每一朵浪花,也许美丽但稍纵即逝,而真正沉淀下来的是那些永恒的经典之作,是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生存的沃土;是它们,挺成了一个民族直立的脊梁。
经典是什么?经典是李白的诗、苏轼的词、韩愈的文,它们所带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生命的启迪;经典是莫言《红高梁》中生命的不屈,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生活的厚重与张力,是金庸武侠中的挥洒任气和豪放不羁。经典是历史老人用他所有的子民的悲欢浓缩成的一本书,游弋其中,你会得到心灵的涅槃与重生。
诚然,有的人会说,经典也曾为时尚。是的,经典也曾被众星捧月,烜赫一时。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被追捧的时尚也许大多无法入历史老人的法眼:口水歌、戏仿甚至恶搞红色经典……一切的一切,显示出的只是当今部分文人的浅薄可笑。
06年德国世界杯,就有人指出:“伴随着齐达内等古典大师的退场,功利足球将成为绿茵场的主宰。”也许这便是21世纪的时尚,但当足球场上不再精湛的脚法和过人的技术,而仅剩下浮躁和慵懒时,不知全世界的球迷们又会作何感想。
对于个体来说,是否尊重经典,体现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扩大到整个民族,对经典的保护程度,便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平。君不见时尚前卫的韩国,对保卫经典是如此严肃而认真,看看我们的邻国,对于保护经典儒家文化尚如此用心,作为泱泱五千年古国,我们是否太多地关注了时尚而冷落了经典?而今,那些渗透了人生哲理的《道德经》《论语》又复有几人知晓?
也许你会觉得,经典太古板、太遥远,不切实际。那么不妨设想有那么一天,当无聊的肥皂剧,文人的无病呻吟、网络的乏味搞笑和文学中千篇一律的“快餐爱情”充斥这个世界,置身其间,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呢?恐怕那时你已经没有了感觉,因为你的心灵中早已缺乏经典的给养而庸俗麻木。
呼唤经典,让经典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材料第一段讲的是传统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名篇被人恶搞,旨在彻底颠覆传统经典。说是恶搞,并不过分。《小马过河》本来传达的是“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却被篡改成庸俗的网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则充满市侩、商业气息,抗日英雄王二小成为爱说谎的放羊娃。
对于这些作法,大家也有共识,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打着前卫、时尚的幌子,无原则地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说轻了,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人们的眼球,目的在于赚取商业利益;说重了,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善恶,污染的是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类似的现象例如对《沙家浜》中阿庆嫂的恶搞,一些人将雪糕命名为土八路、皇军。这些做法都伤害了善良人的感情,最终也只是上演一场闹剧,如过眼烟云,行而不远。有些人把这些作法冠以“时尚”“前卫”之名,不是别有用心,起码也是对时尚的曲解。
那么何为时尚?时尚与经典是否就是水火不容?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探究。全面准确地理解诠释二者的关系,才是我们做事的根本与指南,简单与草率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有失公允。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准确地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
何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著作、理论、思想等,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通过实践验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深入人心,在各自领域发挥过重大作用,而且将继续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成长,经典筑就了民族的灵魂,滋养了几代人,从感情色彩上讲,经典是褒义词。
何谓时尚?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流行的风尚。时尚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经常与前卫相关。时尚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期可能是风向标,从感情色彩上讲是中性词。有的时尚,经过倡导追随,得到认可、肯定成为经典;有的时尚,格调不高,经不住风吹雨打,转瞬即逝,新鲜过后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这样的时尚也必然有其负面影响。
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交叉关系。有的经典在当时就是时尚,也有的经典在当时不被认可接受,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吹尽狂沙始到金,才被人们授受、追捧,才穿越时空的迷雾,闪耀光芒,如梵高的画、《红楼梦》等一些生前穷困潦倒养活不了自己的艺术家的作品。有的时尚因为有厚重的内涵,而成为经典;有的时尚却徒有其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如过眼烟云,如流星划过夜空。
由此可见,时尚与经典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尚经历时间的考验,社会的变迁,依旧被人们所追逐,才能积淀成经典。有的经典一直就是时尚;也有的渐行渐远,沉寂下来,甚至受到冷落;也有的经历沉寂,遇到了合适的气候、土壤,加入流行时尚元素,重新焕发青春。
因此,我们提倡:时尚要以经典为内涵,经典要以时尚为载体,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人们所喜欢的既有丰富营养,又有新鲜口味的大餐。经典与有时要借助一些时尚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传承。
本文的观点:呼唤经典,宽容时尚
让经典成为时尚
让经典牵手时尚
为经典插入时尚的翅膀
美丽的时尚,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