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2分)

使人视之(       )  ② 兵伐之(        )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小题3:.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3分)

答案

小题1:答案示例: ① 派 ② 发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1:答案示例: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答案示例: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物力,宁国看重的是民心,而民心起决定作用。

评分:3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①派 ② 发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沟洫:护城河。蓄积:积蓄的粮食财物。

小题3:同一种现象,“使者”和“宁国”却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因为使者只是看到了陈国看似强大的外表,而宁国则看到了陈国腐败必亡的实质。百姓安定是治国之本。

材料分析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了解世博,关注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聚焦世博文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的设计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时代课题。

(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建设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与世博】本届世博会上,“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宁波滕头村脱颖而出,以“全球最美乡村”成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的住宅区就实现了雨污分流,如今,生活垃圾已全部实现了统一集运和无害化处理;二十多年来,滕头村规定每年以相当资金的投入,确保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建设。滕头村长期保持60%以上的绿化率和一级空气质量。如今,这个江南小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景区,年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超过亿元。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滕头村则以多年的生态和谐发展经验,唱响滕头村人的世博宣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滕头村人长期以来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做法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