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工业化迅猛发展时期形成的某些观念,对环境危机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找出下列行为与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4分)

行 为 观 念
偷猎、宰杀、买卖国 * * 护动物,

牟取暴利.满足私欲

    A.片面的发展观
②过度追求物质享乐,以物质财富作

为炫耀的资本

B 狭隘韵人类主宰论
③盲目发展污染项目,增加GDP总量,

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进步

    C.科技万能论
④科技进步会自然解决环境危机,用

太空移民解决人口拥挤问题

D.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2)自20世纪中叶以米.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足迹踏遍全球,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问题发展成全球问题。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请列举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及每个国家应该承担的义务。(6分)

答案

①---B,②---D,③----A,④----C

①共同但有差别的义务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2分)②这些义务包括:保护好本国的环境;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遵守已经达成的国际环保协议,积极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积极推动全球环保立法,创建有效的国际环保执法机制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即可得4分)

题目分析:第一问比较容易,学生比较难回答的是第二问,关于如何处理全球环境问题,必须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坚持有差别的义务原则。同时要注意合作。各个国家承担的义务主要可以从遵守承诺,以及实际履行环保义务,通过立法,行政约束等手段积极履行环保义务等角度进行回答,试题比较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培养开放性思维。

论述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下述时事,自拟题目,写一篇时事小评论。(15分)

材料一:2011年,我省面临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受了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2011年我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12.5%;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15.6亿美元,增长46.1%,其中出口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8亿美元,增长63.1%,总量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增长19.1%,为七年来最高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增长13%,为三年来最高增幅。

材料二:2011年,我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开展,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作答要求]

(1)题目自拟。(2分)

(2)评论:结合材料,运用思想品德课教材观点进行多角度评论。(12分)

(3)主题突出,观点正确,语言流畅,富有逻辑,字数在300字以内。(1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