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鞭之(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小题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答:
小题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答:
小题1:(2分)(1)拿 (2)用鞭子打
小题2:(2分)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小题3:(3分)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4:(3分)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粮食、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题目分析:
小题1:“持”为动词,可用意思相近的动词代替。“鞭”是活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小题2:先整体感知语句,了解语句大意及各句子有关系。理解可知,句中的“云”是说的意思,表明,后面的语句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因此,后面应用冒号、引号。话语里面的“行道所见”“聊取之耳”是顺承也暗含因果关系,因此中间应停顿,即加上逗号。句末应是句号、引号。
小题3: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语句,在其附近寻找答案,此题应在“是以”这个标志词的后面提取答案。即“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小题4:从陶侃的行为上看,他对不爱惜粮食的行为非常痛恨,可知,这是一个爱惜粮食的人。从他的语言上可见,他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的人。从“尝出游”可看出他对百姓的感情较深,是一个体察百姓疾苦的好官。他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点评:要运用所学文言文常识知识,疏通文意,大致理解文章内容,题目涉及到的部分再精读。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根据人物的言行等为依据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