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5--8题。(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1:文段选自下面哪本书( )(3分)

A.《列子》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伊索寓言》小题2:下列对加点字的斜体字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杂然相(赞同)

B.年九十(将要)

C.七百里(药方,偏方)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妇)小题3: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B.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C.年纪将要就是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D.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小题4:根据选段内容填空:(6分)

①、愚公之所以产生移山的想法,是因为“惩山北之塞,             。”

②、愚公移山的宏伟目标是“指通豫南,                           。”

小题5: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1分)  上联:有志移山易      下联: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①、出入之迂也。 ②、 达于汉阴。

小题5:无钱娶妻难(或“无心读书难”)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属于文学常识题,只要在学习课文时用心记忆,就会知道《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所以选A。

小题2:

题目分析:C项中“方”的意思应为“方圆”,所以选C。此题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只要在学习时用心牢记,即可做好此题。

小题3:

题目分析:此题只要将原句与4个选项一一对照,很明显答案应为B。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两空均可由引号内句子得出下句,然后对照选文填写即可。

小题5:

题目分析:此题为对联题,做此题时要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同,结构一致,意思相关。同时题干中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所以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相关方可。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