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也(          )           (2)公将之(          )
(3)虽千里不敢也(          )               (4)今日也(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小信未孚,神弗福
B.以君为长,故不错意也肉食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弗敢专也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小题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答案

小题1:(1)虚报 (2)击鼓进军 (3)交换 (4)这样(每空1分)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小题5:

人物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深谋远虑(远谋)语言描写
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小题1:

题目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鼓”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小题2:

题目分析:B中二者都是“……的人”;A:疑问语气/肯定语气;C:养生/怎么;D:从/在

小题3:

题目分析:A应是:此/庸夫之怒也     C应是:臣未尝/闻也     D应是:下/视其辙

小题4:

题目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逆”“轻”“与” “狱”“虽”“察”等字的理解。

小题5:

题目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实验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