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散步。”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联系你对生活的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这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有追求的画家。我为他鼓掌,人生在世,没有追求,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追求即目标,贝多芬因为有了不屈于命运的目标而创造出了不朽的乐章,哥白尼因为有了坚持真理的目标而用生命写出了日心说,哥伦布因为有了敢于探索的目标而发现了新大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追求,而我的追求是:追求一种美好。
追求莲的纯洁高尚。莲,正如周敦颐所赞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的,莲的这种“出淤不染”的精神被多少后人所引用,无论是在从前还是现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这种精神,多少仁人志士用莲的精神实践自己人生的价值。周恩来 * * ,陈庚大 * * ;当代的公安战线上的缉毒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带着特别任务深入恶劣环境的英雄,他们坚守自己的节操,一尘不染。
追求梅花的矢志不渝。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追求这种境界是多么的高洁、伟岸。梅花知道要使自己能够开放,必须经过夏风秋雨的艰苦磨练,然而,为了那一刻的美的绽放,更要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学习梅花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为之而奋斗的过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此,梅花“化着春泥”的谦逊和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竹子的坚韧刚强。提到竹子,记得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歌咏了竹子强劲坚韧、正直向上、咬定目标、绝不放松的精神品格。这也象征了中 * * 有史以来不屈的精神写照。从苏武持节牧羊,永志不改的人生实践,到古今诗词歌赋中诗人歌咏竹子的情怀,无不证明了只要具有了像竹子那样正直与坚韧、虚心与刚强,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肩负起时代重任。
追求鲜花坚持不懈的等待。记得某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其实,过程比开花更重要,鲜艳的花是一天天孕育而成的,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迎来骄人的开放。而那些不愿等待的人们,因此只有去消遣那没有香味的塑料花吧。
总之,追求高洁,我们就是一个道德中的人;追求梅花般的矢志不渝,我们就会永不言弃;追求竹子精神,我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强;追求花样的年华,我们就一定不放弃奋斗的历程。让我们共同追求美好,追求大美的人生境界。
题目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上述材料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多角度考虑。立意角度主要定位为:人活着要有追求,有使命感;对事业生命要有严肃的态度;快乐生活,享受人生;要有超然的生活态度,随性生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等。
此外,根据何永康教授所说的“来自材料,自圆其说”的审题宗旨,因为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还可以衍生很多话题,不要轻易判考生跑题。只能说不全面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从材料第一节还可以得出 “慢,一种人生的态度”,“慢,是一种积淀”,“减速”等话题;从材料第二节则可得出,“以人为本”、“尊重”、“艺术的真谛”等话题;从材料第三节则可以得出,随心所欲、逍遥游、灵感等话题。
综合起来考虑,还可得到如下立意:实践出真知、快与慢、人生的态度、追根溯源、人生与艺术、人生的图画、我在乎的是画出了什么、人生的责任等。
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议论文,所以考生要注意观点鲜明,论据新颖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