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7月27日讯:自进入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草原蝗灾陆续发生,截止7月24日,草原蝗虫危害面积已达到5845.3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2675.2万亩,受灾牧民近10万人,造成经济损失5.7亿。

材料二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期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三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今年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225.6万亩。在鼠害严重的地区,一公顷土地上有1400多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高原蝗灾发生的原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一年内蝗灾发生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4分)

(3)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3分)

(4)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鼠灾(3分)

答案

(1)草原环境特别适合蝗虫生长繁殖,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更易诱发蝗虫大量繁殖而形成蝗灾。(答中其中1点得1分,共2分)

(2)变化规律:一年中夏季发生频率最高,冬季最低。(2分)

原因:夏季气温高适宜蝗虫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蝗虫不能生长繁殖(冬季蝗虫以虫卵形式存在,无成虫活动)(答中其中1点得1分,共2分)

(3)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入天敌(生物措施);加强蝗情监测,及时掌握反映蝗虫发生和防治动态,改变雌蝗产卵环境等。(答出任1点得1分,共3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答出任1点得1分,共3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植被主要为草原,草原环境特别适合蝗虫生长繁殖,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更易诱发蝗虫大量繁殖而形成蝗灾。

(2)蝗虫的发生和气温关系密切。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所以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

(3) 蝗虫的防治应主要技术手段和生物手段相结合。加强蝗情监测,及时掌握反映蝗虫发生和防治动态。进行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

(4)内蒙古地区鼠害严重,对草场资源破坏严重,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