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在颗粒污染物中,尘粒直径最大,可以因重力沉降到地面。()

答案

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檐瓦淌下来或挂着,乡村的童年就是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假若一条狗蹿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就汪汪叫着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沾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你也懒得放在心。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似乎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唯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味道。

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一惊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一大抵也算一种境界。

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寞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然无声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到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大地一样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地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天正在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使你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去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岗。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首,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选自《散文》2001.3)

18. 屋檐的第二境里。“唯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用“唯有”来限定这一描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者说:“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请根据文意写出“坍塌”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步入中年的你“依旧离沧桑很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用“屋檐三境”来指代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请分别简要概括“屋檐三境界”各自所寓示的境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匠心独运,以屋檐指代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借叙写“屋檐三境”,表达了对人生历程不懈追求的感悟和礼赞。

B.在屋檐三境中,作为人生的全部,每一种境界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作者又认为,后两种境界才是值得认同的,因而看轻第一种境界。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以新颖的视角将人生的哲理融入“屋檐”这一生动的具象中,读来有曲径通幽的领悟,意味含蓄隽永。

D.文章第4自然段有对“出门”的描写,其中,“瓦片”是指从既往的生活中获得的人生经验;“沧桑”则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艰辛。E. 文章终篇于“每一次仰首已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这里,“永远的从容”指充实、成熟且达观的人生境界,不仅仅指最终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题。
早6点,两岁的儿子醒了就开始哭。妻打着哈欠,抱怨着,爬起来给孩子把尿。孩子把尿盆踢翻了,妻边训斥,边抓起一个靠枕向我扔来;“还躺得下去啊,你”
我懊恼地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起来给孩子穿衣服,叠被理床,刷牙洗脸,然后在兜里塞两个饼,推自行车去上班,出门又回头喊一声: “我走啦!”里面若有若无传来一声“嗯!”
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自打有孩子后,生活开始变得乱糟糟的,再没机会睡懒觉,再没闲心和妻散步赏月。妻也仿佛换了个人,不施粉黛,头发蓬松,每天睡不醒一般,对我说话恶声恶气。从前,妻可不是这样的,从前的妻温柔可人,说话柔声细语,就像……就像这些花儿。
我忽然发现今天街上多了许多卖花的。路边支一个花架,搁些白玉色的花筒,插满鲜艳欲滴的花朵,春寒料峭中平添许多暖意。
到了办公室,总觉得今天有些特别。抬起头来,几位女同事的桌上都多了束玫瑰,花红如火,清香扑鼻。我似有所悟,看一眼日历,2月14 ,情人节啊。
情人节是情人们的节日,我总觉得这种浪漫温馨的舶来品,对西方人来说意味着浪漫和风情,但对中国人来说,就要受到种种局限,譬如对我这种已婚者,情人,往往意味着 不光彩的第三者。所以,看看女孩们幸福如花的脸,我笑笑,埋头干我的工作。
下班时, 已是华灯初上,我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卖花的拦住了: “先生,买枝玫瑰吧。”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花筒里仅剩一枝玫瑰,花蕾小了些,但还算鲜艳。见我没有买的意思,女孩显得有些急:“就这一枝了,5元钱,5元钱就卖给您。”
不知是因为对女孩的同情,还是因为花的便宜,我把它买下了。没有情人好送,我把它带回家。
妻正在厨房煮饭,孩子在客厅玩游戏,刚刚打碎了一只玻璃杯,水流到地上,沙发也湿了。妻把火拧小,出来准备收拾战场,见我回来,把笤帚簸箕往我手里一塞。我手里拿着玫瑰无处放,就给妻递了过去。
妻怔了一下,慢慢伸手接过玫瑰,苍白的脸上忽然显出一抹红晕。我把碎玻璃扫到簸箕里,到厨房往垃圾桶里倒。妻跟过来,从后面轻轻拥住我,什么也不说,就这样默默把脸贴在我背上。我感到背后湿湿的,转过脸来,妻眼里已满是泪水。我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一枝玫瑰竟使妻如此激动。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表明不是特意为她买的, 因为,毕竟,情人节的今天,我送了她一枝玫瑰。
我们就这样互相凝视着,直到儿子过来抱妻的腿:“妈妈抱娃娃,不抱爸爸。”妻破涕为笑,转身去了卧室。出来时,她换了我喜欢的那身套装,淡淡地化了妆。儿子拍手说: “妈妈真漂亮!”妻满脸喜悦地看我一眼,说,走吧,咱们出去吃饭,金帝饭店——我们订婚时去的饭店。
那晚,酒店全是双双对对的年轻恋人,桌上是鲜艳的玫瑰,只有我们是一家三口。妻笑靥如花,我能感觉到幸福正在她浑身上下流溢。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自那以后,每年的情人节我都送妻玫瑰。特意为她买的。
(王立峰《一枝意外的玫瑰》)

有了孩子后妻子的主要变化是:

A.不施粉黛了。

B.每天睡不醒。

C.对“我”说话恶声恶气。

D.头发蓬松。